记者 贠建伟 通讯员 许永飞 崔海波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近年来,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五有”促进“五为”,以“五为”实现“五聚”,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队伍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培育品牌项目,实现“服务常年”“活动常态”“内容常新”,形成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文明实践”的社会新风尚。
机制建设护航
【资料图】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度”
制定《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21个成员单位职能优势,牵头组建县级志愿服务分队,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农村、社区。聚焦群众需求、全县重点中心工作、重大传统节日和时间节点,每月制定下发“文明实践重点工作清单”,月底进行考核评价,形成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实现重点工作同频共振,上下一盘棋。建立评估验收机制,参照省级评估考核测评体系要求,对全县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分级评估验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3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起1400余支志愿服务队,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敬老爱幼、移风易俗等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1.5万余场次。
场所建设拓宽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宽度”
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全部实现“五有”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采取“普惠+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县371个站点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整合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店子灵芝“三创中心”、烈士陵园等资源建立了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革命历史教育等17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美丽庭院”示范户等所在家庭为骨干,建立352户文明实践家庭站,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
队伍建设增强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力度”
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打造“1+20+N”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即1支县级志愿服务总队,20支志愿服务分队,N支所站志愿服务队。县级志愿服务总队负责全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筹指导,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级志愿服务总队长。组建“蒲公英”理论政策宣讲、牵手关爱行动、梨乡巾帼美等20支志愿服务分队,每支分队按照每年不少于12次的要求积极组织理论宣讲、文化下乡、送科技、送温暖、健康义诊等各类常规性和专业性志愿服务,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品牌建设打造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度”
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打造“两河喜鹊·志愿冠州”文明实践品牌体系为统领,优化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一是积极培育了书香飘万家、曲艺送欢笑、戏聚家门口、“冠”爱育人、梨乡巾帼美等一批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品牌项目,全力实现文明实践项目的品牌化提升。二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召集县文联十余个艺术协会,通过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创新建立“一会一品”志愿服务系列品牌项目。结合各文艺协会专业特点与冠县地域特点,确立“文耀冠州”文学品牌、“墨香冠州”书法品牌、“影忆冠州”摄影品牌、“说唱冠州”曲艺品牌、“丹青冠州”美术品牌、“冠歌嘹亮”音乐品牌、“诵声冠扬”朗诵品牌、“冠腔冠韵”戏曲品牌、“冠舞芳华”青少年舞蹈品牌、“舞动冠县”群众广场舞品牌等十个“冠字号”文艺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独具特色的文艺展演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全县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公共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县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志愿山东”平台,梳理组织体系,夯实志愿服务队伍,激发志愿服务热情,促进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截至目前,上传“志愿山东”平台的志愿活动1200余场次,平台推广使用以来记录打卡实践活动1.3万余场次,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注重经验总结,加大宣传力度,《聊城冠县:“五为”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暖人心》《打出“融合牌”奏响“满意曲”——山东冠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见闻》《把红色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冠县以“五聚”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聊城市冠县用心用情,着力打造“为老”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红”成为“暖心色”——聊城冠县创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等稿件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网、大众网、聊城日报等刊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