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高学历90后00后加入社工群体,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年轻人进社区,吃苦头也有奔头
(相关资料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社区工作和“琐碎、基础”“人员年龄大”分不开。而今,大批有较高学历的90后、00后进入社区工作,这种情况与以往社区“少人问津”对比鲜明。
常州市天宁区、常州经开区计划招聘60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引来1600余人报名,岗位竞争比最高达1∶50。南京市雨花台区公开招聘98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引来1.2万余人报名,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大热之后,如何让愿意进社区的年轻人一展所长,工作更有劲头、未来更有奔头、长久留在社区,成为新的问题需要探索解决。
年轻人流向基层一线
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北桥社区有28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5岁,一半是95后。去年,90后本科生陈敏辞去辅警工作,报名参加河埒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当时报录比接近50∶1,我很幸运考上了。”陈敏说,工作就在从小长大的社区,打交道的也是熟人。最近,她还通过了初级社工考试。
“社区工作‘过去没人干’,如今争着抢。”扬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处长周菲说,扬州村(社区)干部招聘岗位竞争比最高达130∶1。目前,扬州村(社区)书记共1420人,大专以上学历1349人、占比95%。
“社区工作者年轻化、高学历成为趋势。”常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处长王江华介绍,最近报考的1600余名考生,本科及以上学历1249人、占比77%,研究生以上学历也有79人。近年来,随着各地社区工作者招聘力度加大,不少90后、00后流向基层一线。在常州,35岁及以下社区工作者占比超45%,他们中担任社区“两委”成员的占比超35%,社区工作者本科及以上学历超60%。
有学历、有想法的年轻人进入基层一线,带来哪些新气象?“只要热爱社区,愿意做群众工作,就能找到一席之地。”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文荟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宁宁举例说,在她身边,学计算机的社区工作者设计人口信息登记小程序,学美术的社工设计的卡通动物形象成为流行IP,还有舞蹈、幼教、护理专业大学生,把社区文体活动、“一老一小”服务搞得有声有色。
苏州科技大学社工专业教授高钟认为,随着社会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推进治理专业化、法治化、智能化进程中,需要大量年轻化、专业化人才。这些人参与治理,将推动社区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将为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社区工作越来越“香”
检查商户消防安全、处理居民投诉、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这是徐州市鼓楼区牌楼街道水云间社区00后社区工作者周歆佳忙碌的一天。“我在社区服务群众,实现了自我价值。”周歆佳说。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新入行年轻人没有群众工作经验,确实要下一番苦功夫,有时候也难免吃点苦头。但社区是个“大熔炉”,可以淬炼真本领、促进年轻人迅速成长为基层治理的“多面手”。“只需3年,基层治理‘小白’就会有巨大飞跃。”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党委书记汤亚平说。
年轻人在社区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关键是让他们更有奔头。伴随我省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进程加快,相关待遇体系、发展通道等更加规范,社工流动性大问题发生改变,一批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有了奔头,这一职业越来越“香”。
我省多地对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进行优化。常州建立全市统一月基础工资标准,从每月3300元调整到4650元,对社区书记(主任)和优秀普通社区工作者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扬州的村、社区书记年均收入从2019年底的6.75万元、6.18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3.7万元、12.8万元,几乎翻了一番。
相比以往“一眼看千年”,一线社区工作者身份流动壁垒逐步被打破,有了更多晋升机会。一部分人有机会提拔为社区“两委”以及书记、主任,转事业编、定向考公务员的通道也打开了。近3年,南京全市共有262名社区工作者纳入行政、事业编制;常州分别有37名和11名村(社区)书记通过定向招录转入事业编和公务员岗位;一些地方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还可享受社区副职待遇和提前进档升级。这两年,各地社区工作者流失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支队伍越来越稳定。
放手让年轻人去闯
我省正在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健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然而,这一职业发展中仍存在角色定位、发展空间、减负赋能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在年轻社区工作者身上表现尤甚。
“社区不缺舞台,关键是让年轻人看好这个舞台、愿意留下来。”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北桥社区党委书记武熠迪说,北桥社区下辖的稻香路街区有许多网红店,商居混合易产生矛盾。为此,社区成立街区共创会,由年轻社区工作者引导商户、居民、职能部门等一起协商议事,大家关系越来越融洽。武熠迪认为,年轻人想法多、活力充沛,但基层工作任务繁重、行政事务多,不少还与网格员工作有重叠。建议厘清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工作职责,切实为一线社区工作者“松绑减负”,让大家心无旁骛投入基层治理主业。
“要解放年轻人的双手和脑袋。”高钟认为,应尽量减少被动、硬性交办、不必要事务,鼓励年轻人发挥优势,创新组织和服务形式,把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要拓宽成长路子,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大力倡导专业发展、能力建设,对专业能力强、有想法和干劲的年轻人加大激励力度。
“要创造条件让年轻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严新明建议,培养年轻人履职担当的精神,促使他们积极主动面对社会治理新局面,想出新办法、走出新路径;鼓励年轻人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帮他们开展工作;让年轻人拥有创造业绩的时间、空间等基本条件,做实容错机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关心爱护。
标签: